心电图名词解释
- 定义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或者EKG)是一种通过心电图机记录心脏每个心动周期产生的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这种无创性检查方法能够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是临床诊断心脏疾病的重要辅助工具。
- 基本原理
心脏在机械收缩前会产生电激动,电激动起源于窦房结,并依次传导至心房、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最终引起心室肌的收缩。这种电活动可以通过放置在体表的电极(通常10个,分别位于四肢和胸部特定位置)检测到。心电图机将这些微弱的电信号放大并记录下来,形成心电图图形。
- 心电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意义
- P波:代表心房除极过程,正常P波在Ⅰ、Ⅱ、aVF和V4-V6导联中向上,aVR导联中向下。异常的P波形态或时限可能提示心房肥大、心房颤动等心房病变。
- PR间期:从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的时间间隔,反映心房除极至心室除极的时间。PR间期延长可能表明房室传导阻滞。
- 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过程。QRS波群增宽可能提示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等心室病变。
- ST段:从QRS波群终点到T波起点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ST段抬高或压低常见于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
- 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过程。T波异常可能反映心肌病变或电解质紊乱。
- QT间期:从QRS波群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间间隔,反映心室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QT间期延长可能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
- 临床应用
- 诊断心律失常: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直接、准确方法,可用于判断心律类型和节律。
- 诊断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通过观察ST段和T波的变化,可诊断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 诊断心脏肥大:通过P波和QRS波群的形态和振幅变化,可判断心房或心室是否肥大。
- 监测电解质紊乱对心脏的影响:电解质紊乱会影响心脏电活动,心电图变化可辅助判断电解质紊乱情况。
【结语】
用我们的资料,您一定能上岸!一定能上岸!一定可以的!
通过红鱼学习网报考人力资源证,只需简单几步,即可开启您的职业发展新篇章。赶快行动起来,为自己充电加油吧!
点击网址快速查看考证资料:【红鱼学习网】http://hongy.100xuexi.com, 一站式考试考证优质服务平台,走向成功人生。
您好,这边给您发免费的3万种考证资料,祝您上岸~
考证上岸免费资料,微信:Catfire1688
关注官方公众号:红鱼学习网,免费获取10万种考证资料。
用我们的资料,您一定能上岸!一定能上岸!一定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