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名词解释
一、定义
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亦称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是指在医疗机构内获得的感染。这类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以及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排除入院前已存在的或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同样被视为医院感染。
二、感染源与传播途径
- 感染源
- 患者自身: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在特定条件下可能转变为条件致病菌,导致感染。例如,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破坏体内菌群平衡,使原本受到抑制的细菌(如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引发感染。
- 其他患者:医院内患者之间可能相互传播感染。如传染病病房中,未得到有效隔离的传染性疾病患者(如肺结核)可能将病原体传播给同病房的其他患者。
- 医院环境与设备:医院环境中的物体表面(如病床扶手、门把手等)和医疗器械(如听诊器、内镜等)如未严格消毒,可能被病原菌污染,成为感染源。
- 医院工作人员:医护人员如携带病原体或在接触患者过程中被污染,也可能成为感染源。
- 传播途径
- 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是指病原体从感染源直接传播到易感宿主;间接接触传播是通过污染的中间媒介(如医疗器械、医护人员的手、环境物体表面等)传播。
- 空气传播:以飞沫核(直径小于5μm)或尘埃为媒介传播病原体,如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核。
- 飞沫传播:含有大量病原体的飞沫(直径大于5μm)在患者呼气、咳嗽、打喷嚏时经口、鼻喷出,短距离传播给其他个体。
- 医源性传播:在医疗、预防、保健等过程中,由于医疗行为(如输血、手术、使用医疗器械等)导致的病原体传播。
三、预防和控制措施
- 医院管理措施
-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和制度。
- 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洁和消毒。
- 建立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
- 医护人员操作规范
- 手卫生:严格执行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
- 无菌操作技术: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病原体进入患者体内。
- 患者管理措施
- 隔离措施:对患有传染病或可能具有传染性的患者,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
-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病情和病原体检测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
【结语】
用我们的资料,您一定能上岸!一定能上岸!一定可以的!
通过红鱼学习网报考人力资源证,只需简单几步,即可开启您的职业发展新篇章。赶快行动起来,为自己充电加油吧!
点击网址快速查看考证资料:【红鱼学习网】http://hongy.100xuexi.com, 一站式考试考证优质服务平台,走向成功人生。
您好,这边给您发免费的3万种考证资料,祝您上岸~
考证上岸免费资料,微信:Catfire1688
关注官方公众号:红鱼学习网,免费获取10万种考证资料。
用我们的资料,您一定能上岸!一定能上岸!一定可以的!